情人的目光,追隨所愛的人,找到了,就會停駐,專注深情的看,好像看進心嵌裡,盡在不言中。
我們愛神,但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神,彼得卻說:「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,卻是愛祂。」(彼前一8) 神好像光芒四射的太陽,我們不能用肉眼直接注視,卻可以用心靈的眼睛接觸祂。
從人的結構和聖經作者的世界觀,我們知道人同時活在兩個世界裡:外在物質世界,前者靠感官和理智去認知,後者靠心靈和直覺。兩個世界同樣真實和重要,同樣是神創造、工作和管理的範疇。成熟的人生是把兩個世界的生活融會貫通地整合起來,否則就是裡外不協調、虛偽,甚至精神分裂的人生。可惜的是西方社會自從亞里士多德以來,特別近世紀科技的發展,使人誤信物質外在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,人只尋求物質的滿足,只需運用理性的功能便夠了。人已經忘記心靈世界的地理環境,也荒廢了心靈感官的功能,我們用「神秘主義」來囊括內心世界的經驗,致使更多的人卻步。
然而愛的本質是心靈不是物質,是內在不是外在的,神是個靈,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祂 (約四 24)。難怪我們認識神是這樣的困難,我們愛神是難上加難。我們若要克服這些困難,必須重新發現內心世界,重新運用和培養心靈感官的功能,其中之一就是默觀。
默觀是愛的凝視,是將我們心靈的眼睛停駐在愛的神,是專注深情的看。詩人盼望一生一世在神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 (詩廿七 4)。但是我們肉身的感官慣了稱雄稱霸,若不暫時停止它們的活動,靈魂的感官是沒有餘地可站。我們先要把自己與外面世界隔離,在獨處中進入安靜 ─ ─ 除去剌激視覺和聽覺的東西,讓腦海只思想一件事,就是神和祂的榮美。
我們可以讀聖經去理解祂的偉大,也可以用神給我們的想像力把自己放在聖經的處境,將「他們」變為「我們」,將「祂」變為「你」,與神對話,或讚美,或感謝,或祈求,然後安靜留心傾聽祂。我相信神時常向我們說話,只是物質界的聲浪常蓋過,加上心靈的耳朵不管用,我們便總覺得祂的聲音微小聽不到。只要我們有恆的操練,我們的心竅便會通達,就更容易聽見祂,看見祂。
我們雖然 (肉眼) 看不見祂,卻是愛祂。
咀嚼生命糧:詩廿七
穿上走路鞋:
找一個安靜的地方,沒有收音機或電話,或任何使你分心的東西。慢讀詩篇廿七篇,把「耶和華」改為「你」,每讀一節,停下來思想該節內容在你的經驗中是如何的體驗出來,向神獻上感謝與讚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