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弟兄們,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。11那先前忍耐的人,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。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,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,明顯主是滿心憐憫,大有慈悲。(雅五10~11)
詩歌〈禱告〉的歌詞這樣說:
禱告,因為我渺小;
禱告,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暸,祢心意對我重要。
禱告,已假裝不了;
禱告,因為祢的愛我需要;
祢關懷,我走過的祢都明白。
禱告,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暸,祢心意對我重要。
禱告,已假裝不了;
禱告,因為祢的愛我需要;
祢關懷,我走過的祢都明白。
面對疫情持續,每一個人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的渺小。我們急切向神禱告,尋求祂的拯救和在這艱難的日子中的旨意。我們都不能假裝自己的勇氣和堅強,因為疫症不是人可以完全控制到的事;不單生命受著疫症的威脅,精神亦因未知的將來而被重壓著-家庭經濟會更加拮据嗎?會被裁員嗎?還能順利升學嗎?在無助的時候,我們更該向愛我們的主禱告,因為我們的不安和艱苦祂都關懷、明瞭。
每逢遇上艱難的日子,我們都會想起舊約中的約伯。約伯是一個忍受苦難而獲神稱讚的人。當他所擁有的財富、家人、尊榮也被奪走後,他仍然敬畏他的神。《約伯記》最叫歷世歷代的人思考的是,約伯和他幾位朋友的爭辯主題:神會賞賜義人、懲罰惡人。結果,由於他們都假設了神必然按照他們所定的「禍福之道」行事,最終規限了神的主權也不自知。即使是約伯自己也想為了證明自己的無辜而質疑神(伯四十8)。
無疑,賞善罰惡是神的一般原則,但我們卻無從自訂誰是善、誰是惡然後論斷別人;神本沒有義務必然要賜福給人(「誰先給我甚麼,使我償還呢?天下萬物都是我的。」伯四十一11)。當神沒有答允約伯時,他說:「23惟願我的言語現在寫上,都記錄在書上;24用鐵筆鐫刻,用鉛灌在磐石上,直存到永遠。25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,末了必站立在地上。26我這皮肉滅絕之後,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。」(伯十九23~26)誰是「救贖主」呢?「救贖主」就是中保,一位公平公正的中間人,在神和約伯之間作出調停的人。約伯深信自己是沒罪,所以他有信心天上的法庭也會為他辯護。這預示了二千年前為我們的罪被釘死然後復活的主耶穌。
今天是復活節。縱然我們未必都如約伯一樣,但耶穌的死而復活卻道出了禍與福的關係。「我造光,又造暗;我施平安,又降災禍;造作這一切的是我-耶和華。」(賽四十五7)神的作為,在約伯的生命、在耶穌的生命,都叫我們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,與神的關係有了新的體會。原來,人在物質和身體上的福氣,與個人的屬靈境況有著直接的關係。對香港每一位信從來說,復活節能否讓我們體會到,我們的罪是何等的自私自利、我們的自義在神眼中又如何令神的旨意暗昧不明呢?主耶穌為我們的罪所擺上的既是如此大的代價,那麼祂的復活所帶來的便是一個能使我們稱義的生命。禍縱然令人難以理解和痛苦,但它的發生卻能令我們思想從前所享的福不是必然。福故然是要來享受的,但被取走時我們卻要思想神在當中的作為。今天因著疫情,我們要小心社交和衛生且要在家工作,但我們又的確多了時間和家人一起(是多了磨擦,還是多了溝通呢)。從前說功課、工作過於忙碌,現在時間多了,我們可有經歷神、親近神更多呢?神保守我們的生命至今,可有使我們更懂實踐愛人如己的命令,作別人的鄰舍在疫情中互給互足呢?如果自己堅持的福份、權利,卻反為別人造成禍患、重擔,那麼我們便得多加反思了。
復活節,不只是因身體復活而感恩,更是因我們的靈性能被神提升、有力活出神旨意而歡呼的節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