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7他們牽了驢和小驢來,把自己的衣服搭在兩頭驢上,耶穌就騎上去。8有一大羣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,又有些人從樹上砍下枝子鋪在路上。9羣眾前呼後擁,喊叫說:『和散那歸於大衞之子!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!和散那在至高之處!』10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,全城轟動,眾人說:『這人是誰?』」(太二十一7~10,《新漢語》)
今天是「棕樹節」,是基督教用以紀念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節期。「棕樹節」此名之由來,是因為當時民眾把棕樹枝鋪在路上迎接耶穌,「棕樹節」便因此而生。傳統以來,這日子是慶祝耶穌騎著驢駒,凱旋進入聖城。
「和散那」是希伯來文,原是一個求救的呼聲(即「救我」),後來則成了禮儀用語;由原本的呼救之聲,變成了歡欣的感嘆。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、手拿著棕樹枝迎接、高聲呼喊「和散那歸於大衞之子」,從這景像我們可以看出,當時的猶太人是多麼深盼這位耶穌,把他們從政治上解放出來。民眾高脹的情緒,亦解釋了只消數天,當耶穌突然被捕後,政治氣候的變化令他們完全倒戈相向的局面。
我們不知道較早前還向耶穌爭坐祂寶座兩邊的雅各和約翰,還有門徒的領袖彼得,在耶穌進聖城時到底有什麼感受;會不會想到的盡是權力和地位呢?但肯定的是,耶穌想的是完全不一樣。當魔鬼以世上的權柄來試探耶穌時,祂沒讓魔鬼有得逞的機會。同樣,當民眾刻意要把祂打扮成他們心目中的君王,「要拉住他,強迫他作王」時,耶穌同樣堅決拒絕。人以為耶穌可以成為自己的政治解放者,但祂卻說:「42...你們知道,外族人有尊為領袖的人統治他們,有大官管轄他們,43但在你們中間,情況卻不是這樣...」(可十42~43,《新漢語》)
耶穌沒有對後來要釘死祂的人感到驚訝,因為我們的背叛和離棄,從不是祂不能預期。耶穌亦沒有因我們對祂有錯誤的期望而感到奇怪,因為祂也曾為我們受苦。當我們仍向耶穌高呼「和散那」時,我們可會學習從祂的角度,明白祂所成就的不是靠權力,留下的也不是君王的權勢,而是僕人的謙卑呢?
今天是「棕樹節」,是基督教用以紀念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節期。「棕樹節」此名之由來,是因為當時民眾把棕樹枝鋪在路上迎接耶穌,「棕樹節」便因此而生。傳統以來,這日子是慶祝耶穌騎著驢駒,凱旋進入聖城。
「和散那」是希伯來文,原是一個求救的呼聲(即「救我」),後來則成了禮儀用語;由原本的呼救之聲,變成了歡欣的感嘆。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、手拿著棕樹枝迎接、高聲呼喊「和散那歸於大衞之子」,從這景像我們可以看出,當時的猶太人是多麼深盼這位耶穌,把他們從政治上解放出來。民眾高脹的情緒,亦解釋了只消數天,當耶穌突然被捕後,政治氣候的變化令他們完全倒戈相向的局面。
我們不知道較早前還向耶穌爭坐祂寶座兩邊的雅各和約翰,還有門徒的領袖彼得,在耶穌進聖城時到底有什麼感受;會不會想到的盡是權力和地位呢?但肯定的是,耶穌想的是完全不一樣。當魔鬼以世上的權柄來試探耶穌時,祂沒讓魔鬼有得逞的機會。同樣,當民眾刻意要把祂打扮成他們心目中的君王,「要拉住他,強迫他作王」時,耶穌同樣堅決拒絕。人以為耶穌可以成為自己的政治解放者,但祂卻說:「42...你們知道,外族人有尊為領袖的人統治他們,有大官管轄他們,43但在你們中間,情況卻不是這樣...」(可十42~43,《新漢語》)
耶穌沒有對後來要釘死祂的人感到驚訝,因為我們的背叛和離棄,從不是祂不能預期。耶穌亦沒有因我們對祂有錯誤的期望而感到奇怪,因為祂也曾為我們受苦。當我們仍向耶穌高呼「和散那」時,我們可會學習從祂的角度,明白祂所成就的不是靠權力,留下的也不是君王的權勢,而是僕人的謙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