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們在這裏真好」是彼得的名言,當他與兩位門徒與耶穌上了山,見到耶穌變了形象,他便說出這話。極相信是他感覺很好,與榮耀的耶穌同在,還有摩西和以利亞一起,實在好得無比。
原來信徒往往都是一樣,我們思考一下!你在教會與那些人最熟?崇拜後你會與那肢體談話?當然,有弟兄姊妹也會與新朋友傾談一下,然而,很可能是一次,或兩次,當他或他們穩定了,便又回到自己的一群當中。
說到自己的一群,我又想帶大家思考一下,你對在你團契、小組以外的肢體,有幾多位是你熟識的呢?還是以「我們在這裡真好」的方針過教會生活?很感恩,我們的大型活動如懇親日、或者聖誕活動都有跨團契小組的交流、事奉,近日有的老人院探訪都是一種,我們在當中努力事奉,與一起事奉的肢體又有多了解?還是維繫於事奉之中?似乎很多問題要大家思考,這不是要問責或責難,而是盼望關注!
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清楚提到肢體的關係,不在於某一部分的肢體、或者使某一肢體能發輝健康、美好的運作,而是彼此配合,互相讓不同部份的肢體發揮美好的作用。
近日我發現我以為自己有少量的運動,亦以經常急步行走,身體就會有起碼的運動,都很不錯,但後來發現原來身體整體來是可說是不平衡,甚至有不平穩的情況。我發現原來身體某些部分是我忽略,同時也是不曉得的,當聽到解說,便明白原來身體全面的照顧是要刻意經營的!
教會一樣,我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,甚至不同部分的事奉工作都是不容忽略,也是要彼此照顧,那一部分不夠俊美,要越發給他俊美,不能說我們做很好,我們的工作是不能奪去的,你們自己努力吧!
若看教會的狀況,我們不難發覺兒童、青少年會有斷層的可能,但我們可以如何拓展、佈道?以致能找更多的孩子回來?記得有弟兄笑說──生產不及!
讓我們弟兄姊妹齊齊思考、禱告,跳出我們在這裡真好,更學習突破我們事奉限制的框框,努力學習、揣摩,以磨鍊出技巧來!